金矿序器蛋糕中的在瓜这块隐形分排生态谁
最近和几位老友在咖啡馆闲聊Layer2发展时,有个话题特别有意思:Rollup里那个默默无闻的"排序器"角色,现在居然成了各方争夺的肥差。作为一个长期观察区块链经济模型的老兵,我觉得是时候给大家好好掰扯掰扯这其中的门道了。
Rollup的经济游戏规则
记得去年参加以太坊开发者大会时,碰到基金会的研究科学家Barnabé Monnot,他用一个特别生动的比喻解释Rollup的经济模型:就像是一个三层楼的餐厅。最顶层(L1)是厨房,中间层(L2)是服务员,底层就是我们这些食客。
具体来说:
• 我们这些"食客"在L2点单(发起交易),还要给小费(支付Gas费)
• "服务员"团队里最关键的岗位是那个负责安排上菜顺序的领班(排序器),他决定哪些订单先处理
• 厨房(L1)最后负责确认所有菜品都按要求做好了
有意思的是,现在各家Rollup服务商都把这个"领班"岗位牢牢攥在自己手里。你猜怎么着?这里面的利润空间大得惊人。
钱都从哪里来?
根据我的观察,Rollup主要有两大收入来源:
首先是那个最明显的 - 交易手续费差价。就像外汇兑换一样,Rollup运营商从用户那里收的Gas费和他们实际支付给L1的费用之间存在价差。我认识的一个项目方朋友私下透露,高峰期这个差价能达到40%!
其次是代币发行收入。虽然这个模式现在争议很大,但不得不承认,发币确实是很多项目维持运营的重要手段。就像开餐厅发会员卡一样,先圈住一批忠实客户。
技术背后的生意经
说到排序器的工作,我觉得可以用快递公司来打比方。想象一下:
• OP Rollups就像普通快递,先攒够一车货(交易批次)再发车,这样分摊到每个包裹的运费就便宜了
• ZK Rollups则像特快专递,每件货品都有专属的防伪标签(零知识证明),虽然成本高点但更安全
现在的问题是,所有快递公司的调度中心(排序器)都是自家直营的。你说这能不赚钱吗?去年有家知名Rollup服务商就因为调度中心突然罢工,整个网络瘫痪了3小时,把用户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去中心化之路任重道远
最近参加的一个闭门会上,几位技术大牛就排序器去中心化争得面红耳赤。支持方认为:
"看看Uniswap去中心化做市做得多成功!Rollup排序凭什么不能?"
反对方则反驳:
"现在用户要的是又快又便宜的交易体验,去中心化排序器就像让100个人一起开车,不撞车才怪!"
V神最近那篇《不同类型的Layer2》文章我也仔细研读了,他预测未来会出现更多细分场景的Rollup方案。就像现在的电商平台,有淘宝也有京东,有拼多多也有得物,各自服务不同需求的用户。
说到最后,作为老韭菜还是要提醒大家:无论技术怎么变,一定要关注项目的"逃生通道"是否畅通。就像坐飞机要先看安全出口一样,这可是保命的关键!最近某知名Rollup的强制提款功能测试时就闹出不少笑话,用户资金被卡住好几天,社区里骂声一片。
(文中提到的Faust解释扩展链接建议使用实际可访问的URL替换)
(责任编辑:零售)
-
市场永远不缺戏剧性,以太坊最近的走势就像一部精彩的金融连续剧。经历前期的深度回调后,ETH/USDT这对欢喜冤家似乎正在上演一场精彩的多空对决。技术面:三浪反弹能否持续?说实话,当看到以太坊走出这个ABC三浪反弹结构时,我不禁想起了去年那段惊心动魄的行情。这次的情况有点意思:A浪从1540拉升到1590,B浪回调到1560附近,现在C浪正在试探1640的关键压力位。记得上周在咖啡厅和几位交易员朋友... ...[详细]
-
要说最近的加密货币市场,那可真是让人心跳加速。这不,模因币明星SHIB最近的表现就特别值得玩味。说实话,作为一个在币圈摸爬滚打多年的老韭菜,我看到SHIB最近的走势图时,不由得眼前一亮。SHIB:蓄势待发的模因币王者记得去年SHIB那波疯狂上涨吗?当时连我家楼下卖煎饼的大爷都在问"柴犬币"。如今市场冷却下来,但有趣的是,我发现SHIB的交易量正在悄然萎缩。这可不是坏事!就像跑步时需要先减速才能转弯... ...[详细]
-
早上泡咖啡时刷到最新消息,Coinbase旗下的Base生态基金又有了新动作。说实话,这种L2生态的发展速度真是让人惊讶,一眨眼就投了六个项目。从合成衍生品协议到链上保险,感觉他们是要把整个DeFi世界都搬上Base啊。不过最让我好奇的是,这次投资的Onboard项目主打链上自我托管服务,在当前监管趋严的环境下,这种解决方案或许会成为下一个爆发点。市场脉搏:DOGE持有者笑到最后IntoTheBl... ...[详细]
-
作为一名关注加密货币市场多年的观察者,我不得不说美国投资者们一直在等待一个更高效的投资工具。目前的比特币期货ETF就像是用筷子吃牛排 - 勉强能用,但总觉得不够痛快。这些2021年推出的产品确实火过一阵子,但现在看来,它们更像是加密货币投资史上的过渡产品。期货ETF的困境记得ProShares比特币策略ETF(BITO)刚上市时,创下了惊人的20亿美元首日成交记录,让整个华尔街都为之侧目。但两年过... ...[详细]
-
今天的数据真是让人眼前一亮!核心CPI和广义CPI双双超预期下降,这种难得一见的场景仿佛给市场打了一剂强心针。说实话,我已经记不清上次看到这样的"双降"是什么时候了,连美国总统拜登都忍不住出来点赞,表示美国在控制通胀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更让人兴奋的是,美联储的"传声筒"nick timiraos第一时间发声,暗示这轮史上最激进的加息周期可能就此画上句号。CME的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12月、1月和3... ...[详细]
-
上周四,新加坡艺术圈炸开了锅。走在滨海湾附近的街头,你会发现不少年轻人拿着手机兴奋地讨论着什么。原来是一场堪称"动漫原稿奥斯卡"的线下艺术展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大师手笔齐聚狮城作为一个资深动漫迷,当我走进展厅的那一刻简直激动得说不出话来。想象一下,《龙珠》作者鸟山明的铅笔草稿、《千与千寻》导演宫崎骏的分镜手稿就这么真实地摆在你眼前——这种感觉就像是走进了动漫迷的梦想宝库。主办方UneMeta的工... ...[详细]
-
Friend.tech起死回生:2000万TVL背后的逆袭故事
这个月初还被人唱衰的Friend.tech,最近却上演了一出精彩的"诈尸"大戏!就在两周前,各路分析师还信誓旦旦地宣布这个社交平台已经"凉凉",谁知道它突然上演绝地反击,总锁仓价值(TVL)在短短四天内就翻了一倍,突破2000万美元大关。你看看,这打脸来得也太快了!从濒临死亡到交易量爆表的奇幻旅程记得9月初那会儿,整个加密圈都在讨论Friend.tech是不是要完蛋了。平台活动几乎陷入停滞,日交易... ...[详细]
-
最近美国内华达州曝出一桩让人哭笑不得的案子,简直像是直接从黑色电影里搬出来的剧情。一位38岁的女士克里斯蒂・林恩・费尔金斯,居然异想天开地在暗网上找"专业杀手",想用比特币支付报酬来解决她的前夫。暗网购物:从毒品到谋杀说实话,现在暗网上什么都能买到的传言确实误导了不少人。2016年那会儿,费尔金斯女士就信了一个号称提供"专业谋杀服务"的网站。她煞有介事地和"杀手"商量细节,不仅支付了价值约3.6万... ...[详细]
-
这个周末的市场就像一场精心编排的慢舞,BTC和ETH这对黄金搭档在舞台上优雅地踱步。说实话,这种横盘整理的行情最适合我们这些看惯市场风云的老手——不必时刻盯着盘面,可以好好享受难得的闲暇时光。短线机会与稳健选择我发现很多新手总喜欢在周末折腾那几个点的利润空间,这让我想起自己刚入行时的样子。其实啊,现在这种行情下,聪明的投资者都选择做个旁观者。不过对于那些手痒的短线客,我建议可以把目光放在ETH上—... ...[详细]
-
最近区块链圈子里都在热炒EigenLayer这个概念,说实话我都快听烦了。每次参加行业会议,总会有人眉飞色舞地谈什么"再质押革命",但奇怪的是,很少有人能说清楚这个项目到底靠什么赚钱。作为一个经历过多次市场泡沫的老玩家,我觉得有必要帮大家拆解一下EigenLayer的商业本质。简单粗暴的结论经过几周的深入研究,我得出了一个不太乐观的结论:EigenLayer的商业模式存在先天缺陷。我认识的一个做D... ...[详细]